“小税种”背后藏着大税源

2018-04-09 09:56:22 来源:中国税务报
2539 0 0

 城镇土地使用税缴纳额同比锐减逾七成,但企业申报信息中并无房地产销售收入数据。企业的三块土地是否开发经营,缴税额为何锐减,是否存在税务机关未掌握的经营活动和收入?税务人员通过调查找到了答案。

  疑点:城镇土地税逐年下降

  近日,青岛市地税局崂山分局针对Z足球俱乐部申报数据中城镇土地使用税大幅减少的疑点,对该俱乐部2015年~2017年纳税情况实施纳税评估。通过核查最终确认,该企业存在收到土地回购补偿收入未确认,未申报纳税问题。该局依法对该企业作出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共1.08亿元的处理决定。

  2017年12月,青岛市地税局崂山分局在日常管理中,发现Z足球俱乐部2017年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比减少76%,企业缴税额为何锐减?是否存在土地转让行为?如果有土地转让行为,税款是否已足额申报缴纳?

  带着这些疑问,崂山分局对该俱乐部开展案头审核。评估人员按照“疑点介入,各税统评”的评估要求,通过金税三期软件中的档案管理系统对该俱乐部经营情况、企业所得税申报、各地方税源登记情况、地方税收缴纳情况和财务报表等信息进行查阅和分析。

  评估人员了解到,Z足球俱乐部登记注册类型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6060万元,经营范围为足球产业及相关产品开发,以及通信器材批发、建筑装饰材料经营和房产开发等。企业所得税在地税机关缴纳,属查账征收方式。

  在案头审核过程中,评估人员发现该俱乐部存在不少疑点: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申报缴纳数额大幅下降。2015年企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133万元,2016年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116万元,而2017年城镇土地使用税仅缴纳27万元。

  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显示,企业长期亏损。查询所得税申报情况发现,该俱乐部2015年无营业收入,利润为-151.3万元,2016年无营业收入,利润为-457.55万元,2017年前三个季度所得税均为零申报。

  从企业近三年的电子会计报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等资料信息看,其连续三年收入和成本均为零,城建税、教育附加等税费申报情况也均为零,该俱乐部近三年应无经营活动。但企业财务报表信息显示,该俱乐部2016年固定资产期末余额仅为3.8万多元,但存货金额却高达3.7亿多元。

  评估人员认为,该俱乐部具有房产开发和销售资格,并拥有三块土地,虽然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但并未在账中的“无形资产”科目中核算。存货金额巨大,很可能该企业有正在开发的房地产项目。

  但是经过进一步查询,评估人员发现,该俱乐部近十年来没有因销售不动产而缴纳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的信息,但是,该俱乐部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却在3年内连续减少。按房地产业经营常规,房地产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减少往往缘自房产销售,因此,评估人员怀疑,企业存在销售不动产但未依法申报纳税嫌疑。评估人员决定对该企业申报纳税情况进一步实施调查评估。

  约谈:小税种牵出“大事情”

  针对企业存在的涉税疑点,评估人员通知该俱乐部人员约谈。但该俱乐部并不配合,以各种理由推托,迟迟未安排财务人员赴税务机关约谈。经多次催促,该俱乐部终于派员前来,但该人员却并非财务人员,而是一名办公室人员。这名办公室人员表示,该俱乐部已不开展经营活动,员工都已离职,财务人员也已离职,其对近几年企业如何核算、账本和凭证等具体情况均不知情。这名企业人员称,该足球俱乐部已经被淄博某公司收购,2010年前后进行了股权转让。

  面对这一情况,评估小组并未气馁,继续联系企业并向企业人员开展税法宣传,表示拒绝配合税务执法行为,情形严重将会承担法律后果。

  在此情况下,该足球俱乐部负责人于某最终同意约谈。经了解,该足球俱乐部2010年前后被收购,俱乐部名称未作变更,近几年一直没有正常经营,处于暂时停业状态,也无任何收入,财务及其他人员都已离开公司,目前由总公司指派的于某负责该俱乐部相关事务。约谈过程中,于某并未对评估人员提出的企业涉税疑点进行解释,而是避重就轻,大谈俱乐部这几年面临的经营困难。

  评估人员紧追不舍,向于某宣讲税法,并要求其解释该俱乐部城镇土地使用税2017年大幅下降原因。面对锲而不舍的评估人员和大量确凿的数据,于某最终说出了实情:淄博某集团公司在2010年收购该足球俱乐部后,于2013年拆除了俱乐部拥有的三块土地上的旧房产,并进行了房产项目开发建设。但工程完工前,2016年底时,崂山区政府因规划需要,与企业签订协议收回了三块土地,并因此对该俱乐部进行了补偿。

  评估人员询问于某政府补偿金是否收到,是否依法申报缴税等问题。于某承认,这三个地块实测面积共11.6万多平方米,被政府收回后,区政府共提供企业补偿金约6.06亿元,补偿金共分三次支付。2017年度,该俱乐部已经收到了补偿金两笔。评估人员向于某表示,根据之前了解的情况,该俱乐部在财务报表和所得税申报表中并未确认补偿金收入,并进行纳税申报。

  对此,于某称其刚来该俱乐部时间不长,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均由原财务经理负责。2017年初,财务经理突然离职,2017年Z足球俱乐部的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业务均由集团其他公司财务人员代为处理,因此他并不了解土地补偿收入是否缴税的具体情况。于是,评估人员要求于某立即找财务人员了解情况,并尽快向税务机关提供企业和政府签订的土地收回补偿合同等相关资料。

  追征:协税机制显威力

  在Z俱乐部提供了与政府部门签订的《收购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协议书》后,评估人员仔细分析了其中内容。

  本案是一起隐匿收入逃避纳税的违法案件。由于企业收取土地补偿款后仅需对外开具收据而无须开具发票,这为涉案企业隐匿收入,不及时申报提供了可乘之机。但纸终究包不住火,工作细致严谨的税务人员以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额锐减”这一疑点为线索,循迹追查,最终发现了企业隐匿政府土地补偿款收入,逃避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违法行为,使近亿元税款最终得以顺利入库。

  本案的顺利查结,为税务人员开展针对性评估核查,以及成功追征欠税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做法。

  要善于利用涉税信息资源,加强纳税评估案头分析。评估人员要充分利用税务管理软件和各类征管信息,通过审核企业涉税资料,综合分析比对企业数据,提高企业疑点信息识别率。

  在纳税评估过程中,针对案头审核的疑点,评估人员应大胆推断,迅速果断实施核查,直到疑点得以确认或排除为止。本案中,评估人员即是发现涉案企业疑点后,以此为线索,步步推进,深入核查,最终锁定了涉案企业少缴税款的确凿证据。

  在获取证据,确认违法事实的同时,在涉税案件的查办过程中,税务人员还需考虑如何依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及时足额追征税款入库,尤其是案件涉及大额税款时,应提前预估风险,防止欠税情况发生。

  本案中,评估人员在查明企业违法情况后,针对涉案税金数额巨大,涉案企业近三年来无经营业务,账户无存款无现金的情况,及时启动协税护税保障机制,在其他政府部门配合支持下,暂停支付最后一笔补偿款,最终促使企业积极筹措资金,如期如数缴纳了税款及滞纳金。本案税款成功入库,为税务机关案件查办后期督促企业及时清缴欠税提供了范例。税务机关应充分发挥协税护税机制作用,与财政、法院等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形成治税合力。同时,有效运用税收征管法中明确的各类法律手段,通过强制执行、行使税收代位权,违法信息列入“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等方式,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官网文末图片.png

标签:
资讯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请输入5个字以上(0/200)
服务热线:023-95105151
4月征期截止时间:20日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公司简介
加入我们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常见问题
如何观看
忘记密码
商务合作
天畅旗下产品服务介绍
电话 客服热线:

023-9510515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关注天畅财税公众号
关注天畅财税公众号